中超红牌频发原因何在?
在2025赛季中超联赛的征程中,北京国安队在赛季初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4月25日晚,第9轮主场对阵河南队的比赛,北京国安队以1比0的比分战胜对手,延续了赛季不败的战绩。然而,比赛中也发生了一些插曲。
在比赛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替补登场的北京国安队员张稀哲在仅仅登场5分钟后,便因在拼抢中踩踏对手而领到一张红牌。这张红牌不仅是北京国安队本赛季获得的第5张红牌,也引起了人们对中超联赛红牌问题的关注。
截至目前,经过9轮比赛的角逐,中超16支球队中仅有7支未在比赛中获得红牌。除了北京国安以5张红牌领跑红牌榜外,山东泰山和青岛海牛也分别因4张和3张红牌紧随其后。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据统计,本赛季中超联赛进行的9轮共70场比赛中,主裁判共计出示了21张红牌,这一数字创下了近6年来的同期最高纪录。对此,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尽管本赛季初中国足协与新成立的中足联将严肃赛风赛纪作为工作重点,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在21张红牌中,外援球员获得了4张,其余17张则由本土球员获得。其中直接红牌有14张,占到了红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某场比赛中,主裁判唐顺齐在一场比赛中便出示了3张直接红牌。
对于红牌的增多,部分球迷和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当值主裁判的执法尺度有关。而中国足协则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本赛季的裁判判罚统一尺度文件材料,并公开了判罚的依据和尺度。
从专业角度来看,红牌的增多主要源于拼抢增多带来的更多身体接触。随着大牌外援的离开,中超适龄球员的技术普遍较为粗糙,缺乏灵活的变化和反应。因此,不少球队将重心放在了防守上,增加了拼抢的次数和身体对抗的强度。这也导致了部分球员因对抗失败和失去位置而出现危险动作与不规范的动作,最终领到红牌。
此外,本赛季比赛的强度明显大于以往,球员的体能储备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高强度对抗带来的疲惫加大了比赛中失去位置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更严谨科学的配套来补充教练员的训练打法,如赛后的康复以及体能的训练等。
面对红牌激增的情况,部分中超球队已经开始重视并采取措施。他们通过不同方式对教练员和队员提出要求,强调在保证比赛水平的同时要重视无谓的犯规和情绪失控。同时,中国足协也召开了裁判座谈会和业务方面的研讨和学习会议,重申尺度统一。
总的来说,本赛季中超联赛的红牌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在保证比赛激烈进行的同时减少无谓的犯规和情绪失控的问题是各队和足协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或许是目前中国职业联赛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需要各队和足协共同努力来摸索出真正适合当下中国球员的战术打法、战术体系。